添加日期:2016年11月16日 閱讀:1482
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,全稱為“原發(fā)性高血壓病”,以安靜狀態(tài)下持續(xù)性動脈血壓增高(血壓:140/90mmHg或18.6/12kPa以上)為主要表現。
【臨床表現】
高血壓病早期約半數病人無明顯癥狀,常常在體檢時偶然發(fā)現。如血壓波動幅度大時,可有較多癥狀。常見頭痛、頭暈、頭脹、眼花、耳鳴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等。
【病因病機】
病因多與遺傳、年齡、體態(tài)、職業(yè)、情緒、飲食有關。
中醫(yī)認為腎虛、肝風是本病的發(fā)病機理。近年來,多有報道在飲食中一些添加劑,動物飼料含有的一些有機物質是導致高血壓的直接因素。
【診斷】
以安靜狀態(tài)下多次測量動脈血壓增高為依據。同時關注心、腦、腎、眼底等器質性損害和功能障礙。
【辨證】
1.腎虛陽亢
眩暈頭痛,頭重腳輕,耳鳴,五心煩熱,心悸失眠,健忘,舌質紅,苔薄,脈弦細而數。
2.肝火亢盛
眩暈頭痛,驚悸,煩躁不安,易怒,面紅目赤,口苦尿赤便秘,舌紅,苔干黃,脈弦。
3.痰濕壅盛
眩暈頭痛,頭重,胸悶,心悸,食少,嘔惡痰涎,舌苔白膩,脈滑。
4.氣虛血瘀
眩暈頭痛,面色萎黃,心悸怔忡,氣短乏力,納差,辱甲青紫,舌質紫暗或見有瘀點,脈弱或澀。
5.氣陰兩虛
眩暈頭痛,面色 白,耳鳴心悸,動則氣喘,甚則咳喘,腰腿痠軟,失眠多夢,夜間多尿,時有浮腫,舌淡或紅,苔白,脈細無力。
【調理】
1.治則:降壓活血,益陰補氣,清肝降火,祛痰化濕。
2.基本操作及處方
a.使用砭砧或砭尺在肩井穴位置施以拍法;
b.使用砭板弓背在頭后太陽皮部、頭側少陽皮部做刮法;
c.大椎周圍擦法;
d.三陰交、合谷點壓;
e.百會、四神聰、風池、中脘守法。
3.加減
肝火亢盛加行間、太溪點刺;痰濕壅盛加豐隆、足三里點壓;氣虛加膻中守法;血瘀加血海、膈俞點壓;腎虛加命門、下脘守法;心悸加內關、神門點壓。
4.方義
肩井為交會穴,屬足少陽,交手少陽、足陽明、陽維脈,是降血壓的要穴;太陽、少陽皮部的頭部刮法可降血壓、清肝火、利頭目;大椎穴周圍可疏通頭項部血液流動,通督脈,升陽降濁。百會居于巔頂,為諸陽之會,并與肝經相通,可平降肝火;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,調補脾、肝、腎;合谷清瀉陽明,理氣降壓。
【特別說明】
本病分為原發(fā)和繼發(fā)高血壓。關于繼發(fā)高血壓,要配合原發(fā)病癥共同調理,不可單純依靠本節(jié)的治法。配合原發(fā)病癥調理可參考本書有關章節(jié)。
【注意事項】
砭術調理高血壓降壓迅速,故每次調理不可超過15分鐘(守法除外)。每次降壓不可超過20mmHg。因血壓過高者,下降的速度太快,會產生不適應感,偶爾頭暈加重。砭術調理高血壓,不會造成血壓降至正常以下。
文章來源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廣州金孚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-1168醫(yī)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1168醫(yī)藥招商網http://pndqq.cn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1168醫(yī)藥招商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
3.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4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聯系郵箱:1753418380@qq.com。